在石油化工、炼油及能源检测领域,紫外荧光测硫仪是测定油品、化工原料中总硫含量的常用设备。以得利特A2070S紫外荧光测硫仪为例,其通过紫外荧光原理精准检测硫含量,广泛应用于石脑油、馏分油、发动机燃料等石油产品的质量控制。但想要长期保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仪器的稳定性,日常的清洁与维护至关重要。下面结合该仪器的特点、技术参数及适用场景,分享一套实用的清洁维护方法。
一、了解仪器基础:质量精度与技术参数
得利特A2070S紫外荧光测硫仪采用紫外荧光法测定总硫含量,通过激发样品中的硫元素产生特征荧光信号,经光电倍增管检测后转化为定量数据。这种方法避免了传统电量法中滴定池易污染、操作繁琐的问题,检测灵敏度更高,且抗杂质干扰能力更强——即使样品中存在少量金属离子或非硫化合物,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测量结果。
从技术参数看,其测量范围覆盖 0.1-5000mg/L(适配微量到常量硫含量样品),精度表现分层明确:例如进样量20μL时RSD(相对标准偏差)为25%(低浓度区间),而进样量≥10μL时RSD可降至3%-10%(常规检测浓度下数据更稳定)。控温范围为室温~1300℃(±1℃精度),能满足不同样品的裂解需求;支持液体(5-20μL)、固体(1-20mg)、气体(1-5mL)三类样品检测,适配石脑油、柴油、石油焦等多种石油化工产品。
适用标准方面,仪器严格遵循 SH/T 0689(轻质油品总硫)、ASTM D5453(总硫紫外荧光法)、GB/T11060.8(天然气硫) 等国内外规范,检测结果可直接用于出厂检验、质量控制或科研数据比对,常见于炼油厂、石化企业、油品检测站及科研实验室。
二、清洁维护要点:关键部位与日常操作
紫外荧光测硫仪的核心部件包括 检测池、进样系统、裂解炉及光学系统,这些部位的清洁直接影响检测精度和仪器寿命。以下是具体维护建议:
1. 检测池:避免污染,定期清洁
检测池是硫元素荧光信号的产生与接收区域,若残留硫化物或杂质,会导致荧光信号衰减或背景噪音升高。建议每检测 50-100个样品 或出现基线漂移时,按以下步骤清洁:
关闭仪器电源,待裂解炉冷却至室温;
用专用清洁工具(如无水乙醇棉签)轻轻擦拭检测池内壁,避免刮伤光学窗口;
若污染较重(如检测高硫样品后),可浸泡检测池组件(需参考说明书确认是否允许浸泡)于高纯度有机溶剂(如正己烷)中10-15分钟,再用高纯氩气吹干。
2. 进样系统:防止堵塞与残留
进样针、样品舟是直接接触样品的部件,若残留油污或固体颗粒,可能导致进样量不准或交叉污染。日常维护需注意:
每次检测后,用高纯溶剂(如丙酮)清洗进样针内外壁,再用高纯氮气吹干;
固体样品舟使用后,及时清理残留的石油焦或催化剂粉末(可用软毛刷轻刷,避免硬物刮伤);
定期检查进样管路是否通畅(可通过观察进样压力或手动推拉进样针判断)。
3. 裂解炉与气路:维持高温稳定性
裂解炉负责将样品高温分解为可检测的硫元素,其温度稳定性依赖炉膛内部的清洁。建议每月检查一次炉膛内壁,若发现积碳或杂质堆积(可能影响温度均匀性),需联系工程师用专用工具清理。同时,气路中的高纯氩气/氧气(纯度需≥99.995%/99.99%)若混入水分或油污,会导致荧光信号异常,需定期检查气路过滤器(通常每3个月更换一次),确保气体干燥纯净。
4. 光学系统:保护荧光信号传输
紫外光源和光电倍增管是仪器的“眼睛",需避免灰尘或油污遮挡。日常使用中,保持仪器主机周围环境清洁(建议无粉尘、无挥发性有机物),若长时间未使用,可定期通电预热(按说明书操作),防止光学元件受潮老化。
三、适用行业与维护意义
得利特A2070S紫外荧光测硫仪主要服务于炼油厂、石化企业、油品检测站及科研院所,用于检测汽油、柴油、石脑油、石油焦等产品的总硫含量。定期清洁维护不仅能延长仪器使用寿命(如检测池、进样针等易损件的更换周期可延长30%以上),更能确保检测数据的重复性与准确性——例如,某炼油厂通过严格执行上述维护流程,将同一样品的日间检测RSD稳定控制在5%以内,为生产工艺调整提供了可靠依据。
总结来说,紫外荧光测硫仪的维护没有“捷径",关键在于 “定期检查+针对性清洁+规范操作" 。掌握这些基础维护技巧,能让您的仪器始终保持良好状态,为石油化工产品质量控制保驾护航。
推荐新闻
Recommenda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