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实验室日常分析中,可见分光光度计是检测物质浓度、透光率的核心工具,从石油化工的原料纯度检测,到环保领域的废水指标监控,再到教学实验的基础数据测定,用户对仪器的“口碑"往往藏在真实使用场景里——而得利特B1150型可见分光光度计,正是凭借稳定的质量表现和贴近实际需求的性能,在多个行业中积累了广泛的用户反馈。
一、质量与精度:基础参数决定可靠性
用户选择分光光度计时,最关心的往往是“测得准不准"。B1150的光学系统采用单光束搭配1200条/毫米衍射光栅设计,这种结构能有效减少杂散光干扰(实测杂散光≤1%T,360nm/420nm关键波段),确保光线路径清晰,为后续数据准确性打下基础。波长范围覆盖360-1000nm,恰好匹配常见显色反应的检测需求(如铁离子、氨氮等指标多在此区间显色);波长精度控制在±3.0nm,重复性±1.5nm,虽非极限指标,但足以满足常规实验室对“稳定可重复"的要求——例如某化工企业反馈,连续一周检测同批次样品的吸光度,仪器示值波动始终在允许范围内,减少了重复测试的人力成本。
透射比相关参数同样体现细节:准确度±1.5%T,重复性≤0.7%T,配合0-125%T的宽范围光度显示(涵盖负值至高吸光度样品),无论是低浓度溶液的微弱信号,还是高浓度样品的强吸收,都能清晰呈现。
二、测试范围与国标适配:覆盖主流检测需求
从技术参数看,B1150的设计紧扣国内实验室的常见应用场景:光谱带宽6nm,属于中等宽度范围,既能保证足够的能量输出(适合微量样品检测),又不会因过宽导致峰形模糊(影响复杂组分分析)。其光源选用12V/20W钨卤素灯,这是可见光区的经典配置,寿命长且发光稳定,配合硅光二极管检测器,能快速响应透射比、吸光度及浓度(通过标准曲线换算)的实时变化。
更重要的是,该仪器的性能指标与多项国家标准方法适配。例如,在水质检测中,依据《HJ 535-2009 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》,检测波长多集中在420nm附近,B1150在此波段的杂散光≤1%T,波长精度±3.0nm,能支撑标准要求的检测流程;在食品中亚硝酸盐测定(GB 5009.33-2016)、土壤重金属显色分析等场景中,其透射比重复性≤0.7%T的特性,也保障了多次平行实验的数据可比性。
三、适用行业:从生产到教学的多元场景
目前,B1150的用户群体已覆盖石油化工、生物医药、环境监测、教学科研及材料科学五大领域。
石油化工:某炼化企业用于原料油中杂质含量的快速筛查,50mm比色皿架适配常规比色皿规格,操作人员反馈“换样调校快,3分钟内就能完成一组数据的测定";
环保监测:第三方检测公司用其检测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(COD)显色液,仪器稳定性表现突出——亮电流3分钟内透射比示值变化≤1%T,暗电流≤0.2%T,夜间待机后无需反复校准;
教学实验室:高校基础化学课程中,学生通过LED数字显示器直接读取透射比、吸光度数值(四位显示清晰直观),配合自动调校0%T和100%T功能,降低了操作门槛;
材料科学:某新材料实验室用于纳米颗粒分散液的吸光度跟踪,光谱带宽和波长范围的平衡设计,帮助研究者快速筛选最佳反应条件。
结语:口碑源于“用得好"
得利特B1150没有刻意追求“顶尖"标签,而是通过扎实的光学设计、贴合国标需求的参数配置,以及覆盖多行业的实用性,在石油、化工、环保、教学等领域积累了真实的用户反馈——这或许正是它被频繁提及的原因:一台“用起来顺手"的仪器,自然能在用户的实验室里扎根生长。
推荐新闻
Recommendation